小脑梗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越降越高的血压临床病例20
TUhjnbcbe - 2022/2/13 3:02:00

患者史某,男性56岁,主因头晕、头痛、构音不清2小时入院。

患者2小时前干农活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后枕部疼痛,症状持续。伴恶心、呕吐,构音不清,理解及表达能力尚可。无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无复视。

入院查体:BP/mmHg,神志呈嗜睡状态,构音不清,左侧面部无汗,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到位,左侧瞳孔较右侧小,左侧眼裂小,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见方向随凝视方向改变的水平眼震,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面部、右侧上肢痛觉减退。四肢肌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准确,双侧巴氏征阴性。NIHSS评分3分。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治疗,平时血压水平在/90mmHg左右。

辅助检查:头颅CT:两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及脑软化灶,双侧小脑可疑低密度影。

诊断: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因患者发病时间不足3小时,化验血凝四项、血糖、血细胞分析均正常,欲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予乌拉地尔针18mg/小时静脉泵入,血压仍在/mmHg以上,联合应用硝普钠针血压仍不能控制在/mmHg以下,所以先行头颈部CTA检查评价颅内外血管情况。头颈部CTA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近端闭塞。

家属拒绝介入治疗。硝普钠针10mg/小时静脉泵入,血压仍达/mmHg,予速尿针20mg静注后血压降至/83mmHg。TOAST分型为大血管病变型,家属拒绝急诊介入治疗,在发病4.5小时予尿激酶针静点溶栓,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在/mmHg左右。溶栓结束后患者恶心、呕吐1次,后意识丧失,呼吸断续,血氧饱和度逐渐降至60-80%之间,心率由80次/分降至45次/分,血压测不出,立即给予气管插管通畅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1分钟后心率80-次/分之间,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数分钟后患者意识恢复,右侧肢体有活动,左侧肢体无活动。此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病情加重,恶心、呕吐,意识丧失,四肢均无活动,经气管插管、改善通气后症状明显好转,意识恢复,考虑脑梗死出血转化可能性不大,意识障碍与呕吐窒息有关。意识恢复后血压逐渐上升,达/mmHg,考虑存在高颅压,予甘露醇液ml静点血压降至/90mmHg左右。第二天复查头颅CT:双侧小脑梗死。

经积极脱水降颅压生命支持治疗,患者神志清楚,四肢瘫痪,右眼外展受限,右侧周围性面瘫,双眼见水平眼震,左侧霍纳综合征,四肢瘫痪,双侧巴氏征阳性,接近闭锁状态。5天后携带便携式呼吸机复查头颅CT:双侧小脑、延髓、桥脑梗死。

讨论:此患者急性起病,表现为头晕、左侧霍纳综合征,眼震方向随眼球凝视方向改变而改变,提示中枢性眩晕。定位于小脑、左侧延髓背外侧受损,受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右侧中枢性面瘫,定位于左侧皮质核束,意识水平下降,定位于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及其投射纤维,综合以上定位于脑干、小脑。结合头颈部CT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近端闭塞,责任病灶位于双侧小脑及脑干,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水平比较平稳,入院后监测血压明显升高,考虑急性高血压反应。急性高血压反应:在症状发作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相隔5分钟的2次记录显示血压升高,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急性高血压中的血压上升过程可归为以下几类:1.在不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可自发下降。2.尽管使用了降压药物,血压不降或反升。3.使用降压药后,血压出现小幅下降(从基线下降幅度约10%~15%)。4.使用降压药后,血压出现显著的下降反应(从基线下降幅度≥20%)。此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需将血压控制在/mmHg以下,予硝普钠联合乌拉地尔仍不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此患者为应用降压药血压不降反升型。经利尿剂及甘露醇液静点后血压明显下降。考虑患者病初脑血流量自身调节机制受损,以致缺血区域的脑血流供应被动地依赖体循环血压。此时,血压升高才能促使侧支血管开放,从而改善缺血半暗带的血流灌注。入院后联合应用降颅压药物后血压方可下降,复查头颅CT示:双侧小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考虑后来血压持续升高与合并高颅压有关。此患者头颈部CTA提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近端闭塞,并且强化降压血压不降反升,可能已经存在大面积小脑梗死并发生高颅压,此时仍给予静脉溶栓,血管再通可能性极小,并且脑梗死出血转化风险很高。此时虽然救人心切,但真的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医源性伤害,所幸此患者并未发生脑梗死出血转化及脑过度灌注损伤。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越降越高的血压临床病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