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学社团怎么成了政绩秀场学术文体社团衰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大学社团怎么成了“*绩秀场” 学术文体社团衰落


又到10月,被称为 百团大战 的年度社团纳新,正在各高校的校园里拉开帷幕。


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庞艺林骑着自行车路过一个个摊位,一年前的他兴致勃勃地在这里加入了七八个社团,但一年后,他决定退出,因为大学社团和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办的活动都差不多,很水、很没意思。


社团本应是大学里最讲民主的地方。 庞艺林说, 但现在的社团,却成了追逐*绩的秀场。


学术类文体类社团衰落


功利目的成大学生参加社团动力


中国青年*治学院2008级本科生齐宇飞曾对北京市9所高校的社团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他发现,在所有社团中占比例最大的文学艺术类和文体娱乐类社团,经费最匮乏,活动开展最困难。


大部分学术性社团都在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复旦诗社指导老师肖水回忆起2004年自己做社长时,有着悠久历史的诗社 几乎成了一个植物人 ,核心成员只有三四个人,一年连一个活动都举办不了。为了办一个朗诵会,社长去申请100元经费却未获批,朗诵会只得流产。


而一些文体类社团,如跆拳道社、瑜珈社、吉他社,则陷入 收学费 模式,会员参加收费的课程,沦为相对廉价的技能培训班。


与这些社团相对应的是 实用性社团 的兴起。一些与社会组织、企业需求息息相关的社团,既不缺钱,也不缺人。


在齐宇飞调研一所 211 高校的职业发展协会时,看到该会的一份经费使用明细。办这次活动花了两万多元。其中,横幅、嘉宾签字本、胶带、矿泉水、绳子、选手证书等一些项目的单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一看就是虚报谎报,光餐费一项就花了2000元。


王剑(化名)从大一开始,就在一家 世界500强 公司在学校赞助的社团实习。4年里,他参加了该公司组织的暑期集训营等各项活动,在大三时做到了社长,有了去公司实习的机会,并在毕业时顺利拿到了该公司的offer。


参加这个社团,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其他同学读书、看电影的时候,我提前做好了职业规划。 他说。


在10年前,玩电脑的都少,更没有iPad 、iPhone,学校的氛围很纯粹,大家就喜欢聚在一起玩玩乐队、文学社。 曾任一所高校社团联合会主席的赵达(化名)说,现在,大家参加社团的目的变了,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作为给职业经历的加分,因此,学术类、文体类社团难免衰落,与求职、实践等挂钩的功能性、实用性社团兴起。


北京大学一个公益类社团的负责人告诉,整个社会的功利化,给这个校内 十佳社团 的运转带来了困难, 能够潜心做公益活动的社员越来越少了 。[1][2][3]下一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