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应用COSIS治疗椎动 [复制链接]

1#

近日,在医疗领域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医院(医院)神经外四科凭借目前最为前沿、最为先进的介入技术——COSIS技术,成功地拯救了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为其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

这位患者为男性,现年58岁。他因“反复头晕3月,加重并行走不稳5天”的症状而入院接受治疗。早在3个月前,患者就曾因突发头晕在医院(医院)住院诊治。当时,颅脑MRI+DWI的检查结果显示,其双侧枕叶片状、左侧小脑点状出现了急性、亚急性脑梗死的情况。而MRA及DSA的检查则提示,右侧非优势椎动脉,左侧优势椎动脉并V4段存在局限性重度狭窄。经过保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并出院,出院后也一直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过他。5天前,患者上述症状急剧加重,不仅伴言语不清,行走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在外院进行的颅脑MRI+DWI检查中提示,左枕叶、小脑、脑干点状出现急性新发脑梗死,MRA显示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无法正常显示。为了寻求更进一步的诊治,患者急诊入院。

针对患者的复杂病情,医院为其制定了详尽且精准的手术方案,即全脑血管造影+左椎动脉闭塞开通术+球囊扩张术+支架取栓+支架置入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采用了同轴技术,将8F导引导管、6F中间导管分别精准地置于左侧椎动脉V1、V3段。通过这一操作,反复抽吸出了大量的血栓。随后,微导丝带21系列微导管小心翼翼地通过闭塞段到达基底动脉中段,微导管造影结果提示为真腔。撤出微导丝后,送入4*30mmSyphonet?取栓支架,从基底动脉中段至左V3段进行释放。轻柔手推造影时发现,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均得以显影,然而左V4中段重度狭窄、支架展开状况不佳。

紧接着,沿着mmSyphonet?取栓支架输送导丝,采用零交换技术送入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以6个大气压缓慢扩张3.mm球囊。此时,发现斑块坚硬且具有弹性回缩的特点,支架上还有血栓影。在负压抽吸下成功取出支架,令人惊讶的是,上面附着了大量血栓。

随后,微导丝带21系列微导管再次小心地通过闭塞段到达基底动脉下段,放入4.5*28mm自膨支架1枚。再次造影时,血管成功再通,左侧PICA、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显影良好,狭窄残余约10%左右,且未出现血栓逃逸的情况。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团队协作和精准治疗的完美体现。从术前的详细诊断,到术中的精细操作,再到术后的精心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在当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成功案例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医学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推动着介入技术不断向前迈进,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编辑彭乔轩

校对王菲

终审袁永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