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ldquo医院的距离rdqu [复制链接]

1#

导语

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隔山看海,而是行动不便的患者的求医路程。

如今,医院架起一座便捷“桥梁”,连接患者与医护,用最优质的护理,最温情的服务,让“医院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 

“你们来了真是太好了!”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奔波,当株洲护联体的医疗护理团队敲开易奶奶的家门时,老人的儿子高兴地说道。患者71岁高龄,瘫痪在床,已无法进食,只能靠流质物维持基本营养。7月5日曾因脑梗死被送往医院治疗,期间还伴随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并发症。出院时保留了导尿管,而导尿管需每月更换一次。由于老人家住在乡下,路况比较复杂,叫车不方便,医院往返至少需要2小时。加上病情较为复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上门护理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站在门口,严碧如等医护人员按照医护上门操作规范分别拿出工作证表明和资质,双方通过证件审核的相互验证后,严碧如老师详细地向患者介绍家庭护理服务的护理操作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请患者家属签署了《院外延续护理知情同意书》。完成护理前的规范性工作后,上门护理医疗团队在患者家中换上无菌操作装备,开始进行尿管护理工作。

图: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尿管护理

“之前,医院没有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医院治疗,我们全家都要掉半条命!”

易奶奶的儿子回忆,医院,全家人都要出动,轮流将易奶奶背下楼,媳妇抱着氧气袋,坐大巴到县城再打出租车,医院门诊,挂号、排队、候诊、换尿管,在医院折腾一上午,又将易奶奶从一楼背回到六楼,一趟下来,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人。”嵩山街道小湖塘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唐勇介绍。比起住在城里,医院享受优越医疗福利的群体,社会上更多的是像易奶奶这样的患者。年纪较大、行动有碍,苦于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而只能躺在家中默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如今不同了,只要通过手机点一点,就能直接预约专业医护人员上门,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一系列健康服务。易奶奶的儿子表示,时代确实是在进步!服务结束后,护理人员一边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耐心观察患者术后状态,一边向患者及家属科普病因,告知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叮嘱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图:医护人员向家属叮嘱后续护理事宜

“说实话,本来还担心预约医护上门,这费用...会不会很高,医院项目费用一样,医院也要打车费各种,现在太省心了,就是辛苦你们来回折腾,谢谢了!真的是实打实的为我们患者考虑!”易奶奶的儿子发自内心地感谢并称赞。说起开展医护上门的初衷,医院护理部主任谭江红表示,“我们院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始终坚持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从解决病人实际困难为出发点。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是一件值得医护人员开心的事情。”相关链接

年5月,株洲市“护联体”成立,医院护理部主任谭江红作为该项目最先发起人,带领医院护理团提出以“护联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并陆续联合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包含社区、民营)一起加入护联体。

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护士资质要求,筛选院本部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无不良执业行为记录人员,组建“上门护理优质团队”。

从相关法律条款及协议、规范服务流程、护理工具及准备、护理注意事项、沟通语言及技巧、风险防控等全方位培训,确保上门护理质量。

当然,医院还很注重人才的培养。一手抓医护、一手抓患者,为锻造一支与国际接轨的护理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两年里,医院护士提供了32人次的免费进修学习机会,医院走进社区,进行了7次健康讲座,15次护理专科知识讲座,进行了24次临床实地指导,完成了3次护理质量督导和2次护理信息化现场指导;

为居家患者提供了次上门护理,为患者累计节约近百万元医疗费用及医保资金。

半小时过去,易奶奶身体症状平稳。严碧如老师微笑着向家属告别,和团队成员们赶往下一个患者家中。

时代在进步,人总会老,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时代的福利。让“医院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

居家护理预约渠道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药物只能治疗人躯体上的疾病,患者需要更有温度的服务。

有需要的患者可以直接长按下方海报小程序码,预约专业医护人员上门,体验下这种有温度的护理。

打造株医院

急救丨客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