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尤为常见。脑供血不足在发生的初期,其实对身体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可能只是会有些头晕和头痛的情况出现。但是如果不想办法积极应对的话,随着病情逐渐严重,不仅头晕和头痛的情况会加重,而且其他的一些症状也会逐渐凸显出来,比如走路不稳、记忆力急速下降、看东西一过性蒙黑、面部表情不协调,等等。
1、看感觉功能是否有障碍
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可导致脑部感觉器、感觉神经纤维、分析区域等受到影响,常表现为面部、唇舌以及一侧肢体麻木或异物感。有的人也可能出现眩晕、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失明,或是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现象。
2、看运动功能是否依然正常
运动神经功能失灵常常是脑供血不足最常见的征兆表现。容易出现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拿不稳东西、运动不灵活等症状,有时也可能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说话、吞咽等动作也受运动神经支配,如果运动神经受到影响,也可能出现说话不清、吞咽困难等表现。
3、看精神和意识是否跟正常人一样
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大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漫性病变,易出现头晕、昏昏沉沉、嗜睡或失眠等精神状况的改变,也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甚至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力减退,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生风险。也有的人可能出现性格上的变化,如:原来孤僻、沉默寡言的人变得爱说话、急躁等。
需要注意的是,可不是说脑供血不足的人,一定会出现上面所有的现象,而是只要发现一两个,就应该及时重视了。尤其是中老年人,本来血管就已经出现了老化的迹象,还不注意这些细节的变化的话,可就很容易会引发严重血管疾病。
改善脑供血,可以从以下2方面入手:
一、积极做好生活调理
要想预防脑供血不足进一步严重化,预防脑梗发生,积极清除血管中的脂质,给血管补充适当的营养,养护、软化血管,无疑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因此,建议脑供血不足的人,可以经常喝些姬松茸、芦笋液,来帮助快速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核酸、亚油酸等),清除血管中的自由基,减少脂类物质等在血管壁上沉积,预防血管管腔狭窄,从而改善脑部供血状况,预防脑梗发生。
二、严格积极控制高危因素
脑供血不足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衰、房颤等)。此外,血压过低、颈椎疾病以及严重的贫血,也可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相应症状。
要想控制好这些因素,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明确身体状况,需要用药的,根据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关于药物的使用,大家一定要慎重,不要自行随意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