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梗发生后,康复训练宜早开始 [复制链接]

1#

戴某今年43岁,正值壮年,除了血压有些高外,平素身体也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有的时候,疾病就喜欢突然“来访”,让人猝不及防。

6月25日早上,戴某如往常一样起床,但脚还没着地,他就感觉一阵眩晕。刚走了几步,便觉得双脚无力,走路摇摇晃晃,还差点摔倒。

突如其来的病情让戴某有点慌,他没敢耽搁,当天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脑梗死。经过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随后戴某在家人陪同下医院。

戴某到我院治疗时,已经无法独自站立,整个身体明显向左侧倾斜。戴某还一直说,感觉周围的事物都在打转,晕得不敢睁眼。

我院MR灌注成像检查提示双侧小脑半球、延髓背侧左份急性脑梗塞、脑白质少许变性灶、垂体前后叶间异常信号影。最终戴某被确诊为小脑梗死(双侧小脑半球、延髓背侧左份)。

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后,戴某的病情逐渐稳定。为了进一步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及眩晕症状,康复治疗科主任刘初容根据戴某的情况,安排了中枢性前庭眼动反射训练及前庭脊髓通路康复训练,并结合针灸、物理因子治疗等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案。

刘初容介绍,前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特殊的物理治疗方法,专门针对前庭系统而设计的运动性训练,通过运动训练促进前庭适应和代偿,改善或恢复前庭功能损害性异常。

“他第一次进行康复训练时,完全没办法独自行走,要靠我‘架’他走。”戴某的弟弟清晰地记得哥哥当时的“窘态”。

在康复治疗科进行为期两周的康复训练后,戴某眩晕的情况有所改善,能够独自站立、行走,身体左侧倾斜较前明显纠正,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专家点评:刘初容

小脑半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以及调整肌肉的协同作用。因此,在这里发生脑梗死,通常会出现头晕、眩晕、言语不利及肢体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

小脑梗死所致的眩晕症属中枢性眩晕,运用前庭康复中针对中枢性眩晕的训练方法,能有效抑制小脑损伤导致的前庭眼动反射(VOR)亢进的眩晕症状,同时结合前庭脊髓反射(VSR)训练,能改善平衡功能障碍。

由于很多人对脑梗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以致很多脑梗患者最终留下行走不稳、偏瘫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积极、正确的康复治疗,能够让更多脑梗患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自理。

专家简介

刘初容

医院康复治疗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专委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非公立医疗机构康复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针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临床康复医、教、研工作20余年,擅长颈肩腰腿痛、头晕头痛、中风后遗症、面瘫、失眠等疾病的诊疗。

主持省级课题4项,参与省市级课题6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1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1篇。

郑文华

医院康复治疗科技术组长、主管康复治疗师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前庭与平衡康复分会青年委员。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前庭康复、神经康复工作9年。致力于研究眩晕疾病的前庭康复治疗及各类疾病所致平衡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