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坛周记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1 [复制链接]

1#

神经介入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

作者:张会玲,宋立刚,马宁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采用球囊扩张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具体如下。

病例详情

患者,女性,49岁,因“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言语不利、饮水呛咳,伴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医院。

头颅MRI:左桥脑新发梗死(图1)。

图1

头MRA:基底动脉狭窄(图2)。

图2

予以药物保守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后转入我院急诊。

复查头颅MRI:左桥脑新发梗死,梗死面积较前增大(图3)。

图3

经内科药医院继续行康复治疗,症状及体征逐渐好转,但遗留强哭强笑及头部昏沉感。

DSA(-5-8):右颈内动脉C7段闭塞,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烟雾样改变,右大脑前动脉A1段未发育,右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左颈外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成,前交通动脉开放,左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图4-6)。

图4

图5

图6

为进一步血管内治疗而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脑梗死病史10年(遗留有左侧肢体无力)。

入院查体:构音障碍,左鼻唇沟变浅,四肢肌张力略增高,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巴氏征阳性。

入院化验检查:LDL-C:1.48mmol/L。

血栓弹力图:AA96.6%,ADP45.3%。

基底动脉高分辨核磁提示:基底动脉中远段右侧壁斑块,管壁有强化,管腔重度狭窄(图7)。

图7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mg1/日+氯吡格雷75mg1/日)、降脂(立普妥20mg1/日)及降压等治疗。

术前讨论

1.患者有后循环缺血的症状体征,多种影像学检查提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侧支代偿差,有介入治疗指征。

2.治疗策略:患者双侧大脑后动脉胚胎型,双小脑上动脉与基底动脉长轴间角度较大,微导丝着陆困难,拟考虑微导丝到位后小球囊扩张。

3、相关风险:穿支闭塞,治疗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球囊扩张导致血管夹层、破裂等。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入路,将6F导引导管放至右椎动脉V2段远端,造影示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图8,9)。

图8

图9

路径图下沿导引导管送入Transcend微导丝(0.″,cm)小心通过基底动脉狭窄段,至基底动脉末端,沿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2.0mm×9mm)准确定位于基底动脉狭窄处(图10)。

图10

于狭窄处行球囊扩张,撤出球囊导管(图11,12)。

图11

图12

观察10分钟后,造影提示基底动脉狭窄处无明显弹性回缩,前向血流TICI3级(图13)。

图13

图14

术后查体同前。

术后复查CTA∶基底动脉不规则狭窄,形态较前明显改善(图15)。

图15

患者出院时构音障碍功能较术前改善。

讨论

本例治疗过程中微导丝仅放置在基底动脉远端,因椎基底动脉路径可,扩张球囊能够顺利到位。球囊扩张后,观察期间未见明显弹性回缩和血管夹层,遂按计划结束治疗。本例如球囊扩张后出现夹层,可采用无头型自膨支架予以补救。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讨论关于本病例的看法~

推荐阅读

R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