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权转载自“国馆”,id:guoguan
致敬。开始文章前,我想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是11年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那时,家里没通电,下雨还漏水,家里收成勉强能填饱肚子。这是她在南昌结束打工回家过年的一幕。身上背着巨大行囊,一手揽着小孩,一手提着背包,满是生活重担。另一张,是11年后在家门口拍的。家里盖起了钢筋水泥房,买了各种电器,顿顿都有肉有菜,孩子就地上了学,收入翻了好几番。最重要的,笑容满面。这是过去8年里,万个脱贫事例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想讲的,一个可能没那么多人了解,但又足够滚烫的故事。01故事的结局你们也看到了:多万扶贫人呕心沥血8年,带领近1亿人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定下的减贫目标。乍眼看去,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数据有多伟大。甚至有人不惜以各种言论抹黑这一成果。坦白说,看着这些,我是心痛的。要知道,对全人类而言,脱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哪怕再盛世的朝代,哪怕再发达的国家,也都有饱受饥寒之人。无数国家尝试过许多方法,无不折戟。贫困,是顽疾。但今天,我们解决了,成功改写了世界贫困版图。
▲深入帮扶村庄开展走访慰问工作
世界银行曾测算,按每人每日1.9美元生活费标准,年全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接近19亿。80%集中在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而30年来,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贫困人口却大幅减少,背后最大推动力是:中国,我们。你很难想象这其中有多艰难。
▲深入村庄了解产业情况
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到百年,曾经还一穷二白,贫困是这片土地的常态。我看过很多以前落后地区的影像资料,说实话,不忍看。很多村子不通电,不通路。大人小孩只能喝稀粥,尤其是小孩,饿得面*肌瘦。吃不饱,穿不暖。没资源加上各种天灾人祸,要说脱贫,比登天还难。去年遭遇新冠疫情,扶贫变得更为棘手。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可能新增1亿多人进入极端贫困。一些国际组织也不看好中国能完成脱贫。压力空前大。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多万人还在扶贫路上死磕。往大山深处,往落后农村,往最贫困的地方去。不久,中国宣布最后一批贫困县成功脱贫。这意味着,中国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只用了8年,完成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完成的事情。国外都为之惊叹:“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的确是奇迹,也就我们能这么干。都说人是自私的,可偏偏就有人舍弃原本优渥的生活去帮别人。数百万人前仆后继。而这其中,更让我泪目的是,多人牺牲。02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刻在那多人骨子里的一句话。我想也许还有人不知道,年的6月,有一条新闻淹没于热搜之中:广西抚平驻村书记*文秀遇难。在当时,可能如水花滴入大海,没泛起多大涟漪。今天,我想请你们记住这个人。她做了很多我们不敢,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说来悲痛。很多人从农村出来后,都不会再想回去。大城市灯红酒绿,不管拎哪点出来都秒杀农村。但偏有人要回来:*文秀。
▲*文秀
外人眼里,这是很傻的事情。父亲重病卧床,干嘛不待在家好好照顾。更何况自己硕士毕业,好好待在大城市里拿着高薪,舒舒服服过日子不好吗?是啊,她的生活原本就很好,没必要自找苦吃。这些她都明白,但她更明白,总得有人逆大流。所以,她放弃高薪,就往大山里钻。日子当然苦,得跋涉山路,趟过河水,挨家挨户上门、找项目、筹钱、请专家......这些看着都觉得很辛苦的事情她没说过一个累字。后来她父亲重病在床,回家4个多小时的车程,她经常来回奔波,心力交瘁。但都没跟别人说过。一个雨夜,山洪引发泥石流,当时她在车上看见别的车被水冲走,自己也很害怕。往工作群里发消息:我不懂怎么办了。同事告诉她不该冒然涉水,不该走夜路。她回了句,希望还能吸取教训进而改正的机会。
▲*文秀生前最后的信息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恐惧和无奈,直到现在我都很不忍心看这句话。这是她最后一句话。隔天,河里多了一具遗体。最震撼我的是,后来同事收拾东西时,发现她的电脑屏幕,还都是玉米田被淹的照片。她再也没机会看见那片玉米田褪去洪水。遗憾的别称,不止叫*文秀。贫困地区交通闭塞,环境险恶,本就寸步难行,加上天灾,分分钟让人丧命于此。90后夫妻吴应谱和樊贞子,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结束时和丈夫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去世。此时的她怀着身孕,最后一条朋友圈还在帮别人推销土鸡:“本人贫困户家养土鸡,味道鲜美,可送货上门,有需要的联系我。”余芬,在一个给贫困户送电视的夜晚出了车祸去世。隔天是一个贫困户老人73岁生日,她只是想让老人在生日当天能看上电视。余永流,在一次工作后突发疾病离世。他电脑里,除了工作文档,还有一封写给满月女儿的家书:“公主殿下,请饶恕臣又不辞而别......”无字丰碑上,还有许许多多名字,一个个令人泪流满面的名字。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驱散贫穷,驱散愚昧,驱散黑暗。03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句话的真正含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止是那多人,还有那多万人真的举火烧出了炽烈的光芒。从漏雨的茅草屋到结实不漏风的砖瓦房;从打满布丁都舍不得丢的衣服到穿上保暖又好看的新衣服;从一日三餐吃不饱的稀粥到现在有肉有菜的生活;......有个从华坪女高毕业很久的女孩,原本读不上书,被张桂梅收留到学校。如今已成家立业,在大城市生活得很好,还生了个女儿,教育得很好。还有许许多多不能上学的女孩,都在华坪女高完成了学业。她们都改写了自己命运,走出大山,去过更好的生活。也有的回来,帮着母校教书育人,带更多人走出去。她们,都有着愈发光明的未来。看着她们,我还是会感到心酸,因为有个一直在负重的人已满身伤痕:张桂梅校长。为了这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她硬着头皮在扛。自己所有工资奖金都花了进来。在学校,又是校长,又是后勤,又是保安。每天拿着小喇叭催学生起床吃饭做操学习。到假期,还到山区里面做家访,带着自己的证件和报道,到处求人筹集经费。还常常被骂是骗子,和家人反目。你们知道吗?宣布脱贫那天,她是坐着轮椅去的。肺气肿、肺纤维、小脑萎缩......全身上下加起来有20多种疾病。每天她都得吃很多药,早上吃十多种,中午吃五种。有时药很苦,得混着西瓜汁才能吃下去。她和疾病抗争了很久很久。《感动中国》领奖的时候,她手上缠满了绷带。*说:“大姐这是在拼命啊。”而她却说:“拼就拼一点把,现在是当妈的感觉。”写到这,我脑海里又开始回荡张桂梅校长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身上,是多万扶贫人的真实写照。一个个目光如炬,心怀滚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04我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为人民服务》。很高兴在今天,能看见有这么多为之恪行的人。我曾以为这些人离我们很远,后来才发现并不是。看过一个扶贫人的微博。在她微博里,不止是工作。还有听歌看剧,会为今天吃到什么好吃的开心一整天,也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烦恼上很久。对,她、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只不过,实在不忍同胞饱受饥寒,哪怕预见前路辛酸,依然愿意前往。多么朴素而又让人热泪盈眶的理想啊!除了感谢和致敬,我们能做的,还有记住。记住这上百万人,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改写了贫困。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对中国青年有过一番寄语: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看着他们,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出一句,中国青年没有辜负先生所愿。几天前,在宣布脱贫那条热搜下,我看到一条评论,更加笃定。他说:“我将会成为你,并且像你做的一样好。”参考资料:纪录片《摆脱贫困》;人民日报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来源: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编辑: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