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基层全科医生主动参与综合防治是控制缺血性卒中的关键措施之一。《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年)》详细介绍了缺血性卒中的定义、分类、流行病学趋势、病因、识别、诊断、治疗、转诊和基层管理。关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原则和基础治疗方法,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1.监测和维护生命体征,防治导致危及生命的伴发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维护身体主要脏器功能正常及内环境稳定。
2.尽快阻止和逆转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进程,即尽快使狭窄或梗阻的血管再通,恢复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同时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以及脑血流灌注的进一步下降。
3.逆转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病理结局,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脑细胞代谢、防治脑水肿等。
4.详细了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尽早启动二级预防。
5.尽早启动康复治疗,修复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理结局,恢复受损的躯体功能,评估和改善语言、认知、情绪等功能,及早回归社会。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基础治疗
(1)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尽可能维持氧饱和度94%。
(2)心脏监测和心脏疾病处理:缺血性卒中后24h之内应该常规监测心电图,尽早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避免使用加重心脏负荷的药物。
(3)维护好脑血循环功能:重点是管理好血压。
①缺血性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如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参考患者既往血压和治疗情况,可慎用降血压药物,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注意避免血压过低或血容量不足。
②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③缺血性卒中后病情稳定,若血压持续≥/90mmHg,无禁忌证者,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的降血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血压治疗。
④缺血性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疾病。
(4)血糖:急性期血糖过高或低血糖对脑组织皆有害,应及时将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
(5)体温控制:任何原因引起的体温增高,都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并积极对症处理;体温38℃的患者应该给予退热措施。
(6)颅内压监测,避免颅内压过高导致脑疝死亡。床头可以抬高15°~30°,必要时用甘露醇治疗。
(7)维护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8)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并处理好伴发疾病。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9):-.
戳下方小程序,直接搜索对应指南即可阅读PDF版全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2张流程图,快速掌握卒中后营养标准化管理?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血压管理,这份指南请收好!?《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发布!?《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发布!?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你都清楚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