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又称为脑梗死,或者是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脑卒中70%-80%为脑梗塞,包括缺血性卒中,主要为供应脑细胞的血管被血栓或者血栓成分栓子堵塞以后,导致缺血、坏死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
可以分为脑动脉血栓形成脑栓塞,或者腔隙性脑梗塞。根据脑梗塞的部位和面积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别很大。
脑梗症状主要是什么?
脑梗是临床或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较高。脑梗的症状依据梗塞的不同部位而定。
1、言语不利:患者会突发言语含糊、说话不清、表达困难等言语不利症状,可能提示存在脑梗;
2、口角歪斜:通常患者出现脑梗后,可能表现为口角歪斜;
3、偏侧肢体、无力和麻木:若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突发无力、麻木,也可能属于脑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单肢无力和麻木,比如左上肢、右下肢出现无力和麻木;
4、其他症状:脑梗患者可能会突发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与后循环梗塞有关。
如果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鉴别,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并支持脑梗诊断。
为何脑梗逐年增多呢?医生提醒:这三种“调味品”,最好别乱用
最近几年,脑梗患病率越来越高。根据调查发现日常吃的很多调味品,都可能会促使血管发生病变,也可能会引发脑血管堵塞,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希望您能正确选择调味品。
——食用油
食用油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来源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不少朋友平时总是大鱼大肉,喜欢吃油炸和油煎类食物,就会导致摄入油脂超标。
摄入的油脂增高以后,就可能会造成血脂异常,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根据我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油脂应该控制在25~30克之间。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平时做饭时应该限制食用油的用量,尽量不吃或少吃零食,以免自身健康受到损伤。
——食盐
食盐属于比较重要的调味品,如果做饭的时候不用盐,食物的味道会大打折扣,现在很多人做饭的时候可能放入很多食盐。
与此同时,不少人还有喜欢吃零食的习惯,这样的话就会导致摄入的食盐量在不知不觉中超标。
长期摄入超标的食盐,会造成水钠潴留引发高血压,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会损伤血管,更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糖
很多人觉得奇怪,平时不怎么吃糖,在做饭的时候也不放糖,但是需要注意我们外出吃饭的时候,菜里可能会含有很多糖。
有些女孩子比较喜欢吃糖醋鱼,糖醋排骨,甚至有些人特别喜欢吃奶油蛋糕,等这些食物当中所含有的糖分都比较高。
如果你平时喝饮料比较多,当然也会摄入过多糖分,时间长了,会导致身材肥胖,肥胖本身就是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会增加脑梗死几率。
建议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合理调节自己调味品的摄入,才能更好帮助预防脑梗死的风险,也有助于强健体魄,预防多种慢性病变。
脑梗早期可以治愈吗?
脑梗塞是一种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仅有1/4左右的病人通过及时正确治疗,能够恢复功能,基本上可以达到不留残疾的程度,而有75%左右的病人多多少少会留有残疾症状。脑梗塞能否得到治愈,治疗非常关键。
脑梗在发现症状之后,在超早期,及出现症状以后3-4.5个小时时,医院采取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比较有效,可以用阿替普酶来做静脉溶栓治疗,如果超过4.5个小时,在6个小时h之内,可以用尿激酶来进行静脉溶栓。
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的目的,可以尽量少留下残疾症状。如果已经超了6个小时或不适合静脉溶栓,但是又符合动脉取栓的适应症,或在动脉取栓的时间窗之内,考虑为大动脉闭塞病变,可以考虑采用介入方法进行动脉取栓,有很大程度能够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
在静脉溶栓以后24小时,需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治疗,还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方法,需要配合康复手段或针灸方法来促进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各种功能恢复。
所以脑梗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能不能恢复功能,及时进行治疗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也取决于脑梗部位,梗死面积大小以及梗死病因,以及全身综合情况,对于预后都有影响。
疾病是否得到更好恢复,取决于治疗速度及治疗方法。一旦发现脑梗迹象,在第一时间用最快速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充分信任专科医生的意见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