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下午三点发病、昏迷、左侧肢体偏瘫……”3月10日19点28分,上海交通大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急救群弹出一条紧急急诊预报信息。这枚深水炸弹般的急救信息和平时任何一次的脑梗抢救有所不同,急诊卒中小组面临的是一位岁老人,这样的百岁老人很少有抢救成功的经验,但高龄从来不是医生们放弃的理由。急救小组在做好详细评估的同时争分夺秒,尽可能挽救缺血组织,争取最大程度的症状恢复。
短短一个小时内,百岁老人接受了动脉取栓治疗,手术后接连闯关。
在这场与百岁高龄老人的生死时速般的抢救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在动脉取栓的年龄跨度上又迈出沉甸甸的一步!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万杰清透露,在对脑卒中病人的抢救中,“年龄窗”将逐渐排除在治疗禁忌之外,而改用对患者整体病情的全面科学评估来指导精准治疗。
步步惊心,他们帮助岁老人挑战极限
3月22日是岁老人脑梗后恢复的第12天。医院病房里,百岁老人正在快速康复。从抢救到闯关再到康复,岁老人每天都在出现新的奇迹。
3月10日傍晚,“”载着昏迷老人驶入医院,急诊卒中小组已守候,并启动卒中绿色通道。医生迅速给患者进行心电图、血检、头颅多模态影像检查。经评估,确认老人为急性右侧颈内动脉栓塞脑梗死,头颅CT灌注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低灌注并存在“缺血半暗带”。
万杰清介绍,看到患者“岁”的高龄,脑血管病中心医生心中不免有顾虑。中心对高龄老人成功取栓经验是在两年前,那根年龄线是94岁。像这样的百岁老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经验和报道都少之甚少。最大难度在于老人脏器功能不佳,要经历全麻复苏,血栓取出困难,再通后再灌注损伤等。
然而,时间就是大脑,每耽误1秒都会造成患者神经元细胞的进一步死亡。医护立即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获益和潜在风险对家属进行详细解释和沟通,麻醉科、导管室严阵以待,重症监护室保障到位,老人在脑血管病中心医护的全程陪同下“一路绿灯”。
15分钟内完成全身麻醉后,吴慧医生迅速开始取栓治疗,取出两块血栓后,病变侧血流完全恢复。整个手术过程仅耗费短短一小时,术后百岁老人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顺利闯过第一关后,医护并没松懈,取栓术后的顺利复苏和再灌注治疗后的出血转化是老人的第二道关。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有医护都为老人捏着汗。手术第二天上午,老人顺利复苏,意识完全恢复,还能进行言语交流,左侧偏瘫的肢体也能自行举起。所有人这才长舒一口气,步步惊心,多学科协作成功挑战极限。
高龄脑卒中病人增加,年龄不再是治疗禁忌
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卒中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缺血性卒中的总例数也在持续增加,高龄患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问题日益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