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为进一步发挥好典型示范效应,即日起,掌上威海开设“典型威海”专栏,对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锋模范、身边榜样进行深入挖掘报道,以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争第一、扛红旗”的优良传统,全力以赴在各项工作上抓落实、求突破,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
“特别受鼓舞,干劲儿更足了,这是肯定,也是鞭策,我要努力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2月25日下午,在回家的动车上,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蒋虹君仍一遍遍回想着上午接受表彰时的情景。
红彤彤的证书和金灿灿的奖章,映照着蒋虹君在米山镇的扶贫日夜,记录着那磨破鞋底儿、挥洒心血和汗水的点点滴滴。
今年36岁的蒋虹君,曾是文登区米山镇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主任。年,蒋虹君辞掉了深圳年薪十万元的工作,抱着想为家乡做点事的热情,来到文登区米山镇政府从事基层服务工作。
米山镇之前共有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年1月,长期在基层摸爬滚打的蒋虹君一头扎进了任务繁重的扶贫工作中。
“最经常跑的是贫困户家,只有把每家的贫困原因摸清楚了,才能精准帮助他们脱贫。”蒋虹君说,全镇近户贫困户,她揣着本子和笔,挨家挨户跑了个遍,有的还会去好几趟,只为量身定制可行的精准脱贫方案。
“她经常来不及喝口水,跟我说几句话就走了。”今年57岁的宫本平,是米山镇东下庄村的贫困户,她说,看着喘着粗气一趟趟来回跑的蒋虹君真是心疼。
跑了一趟又一趟的蒋虹君,针对宫本平家的具体情况,为其牵线搭桥找来了一个在家就能完成的手工活儿。“她丈夫和婆婆身体不好,忙着照顾家人不能出去做活,我就帮着给她找点在家就能干的,赚钱贴补家用。”在蒋虹君的帮助下,宫本平如今也找到了挣钱的门路,日子越过越好。
米山镇个别扶贫村大部分耕地是沙土地,是否可以引进种植火龙果等南方水果;这空地,能否试着做娱乐项目;村里的老房子,如何开发再利用……挂在蒋虹君心上的不只有贫困户,还有扶贫项目。“扶贫工作要想变‘输血’为‘造血’,项目就是‘造血器’。”在米山镇党委牵头建立产业扶贫基地之时,蒋虹君再一次为扶贫项目“跑”了起来。
那段日子里,她起早贪黑,“摸遍”了每个涉及扶贫项目的村子,认真分析不同村的优势和适合的项目,并在甄选项目时给出了有力参考,协助镇村推进了冬暖大棚、滑沙等项目的建成落地,为贫困村送去了致富“及时雨”。
在扶贫工作顺利推进时,蒋虹君却“倒下”了。年一天,蒋虹君照常加完班回到家,突然晕倒在地。送医后,蒋虹君被诊断为小脑梗死,在医院住了13天。出院时,医生建议她至少休养两周时间再工作。然而,她却只休息一周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会儿正是统计脱贫成效清单的时候,说什么我都得回去!”面对家人的反对和阻挠,蒋虹君急红了眼。
坚守脱贫攻坚一线4年多,蒋虹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创新镇级统筹、党建引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模式,推动3个优质产业扶贫项目落地、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年增收6万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会上说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的岗位上,我一定要扎实做好扶贫巩固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刚刚调任米山镇党委组织委员的蒋虹君说,只要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对我最好的嘉奖。
值班总编:王岚
复审:孙美玲
编辑:都蕾
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