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疾病威胁到自身健康和生命时,我们就要考虑到用什么药,用哪种药?能否正确地用药?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用药的话,我们的身体就会受损。
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是阿司匹林和他汀,它们是抗击心脑血管药物中的黄金搭档。我们应该如何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何控制自身病情的发展呢?他汀类药物能否和阿司匹林共同使用并长期服用呢?
一、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原理
他汀能够加强人体对血脂的控制,是降低血脂类药物的首要选择。我们都知道血脂是由胆固醇合成的,如果能减少胆固醇的产生就间接的减小了血脂生产的速度,也间接的降低了血脂。在血脂的检测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代表着血脂是否有明确的上升。
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不断上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罪魁祸首,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就是间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他汀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理是直接控制人体的血脂,是人们患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一选择,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基础用药。
二、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阿司匹林预防人体患上血栓的原理是不让斑块破碎到血管中。我们都知道颈动脉斑块会直接破碎到血管中,还会吸引其他凝血物质的集结。严重的话,人体会患上心梗死和脑梗死直接失去生命。
三、黄金搭档共同对抗动脉粥样化
目前,他汀和阿司匹林共同使用主要是对抗静动脉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我们想了解他汀与阿司匹林一起服用的作用,就要了解颈动脉斑块给人带来的危险。
(血小板聚集)
临床上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如果人体内的胆固醇浓度过高,就会在动脉处造成堵塞形成斑块,斑块有各种形态,各种大小,也有稳定和不稳定之分。通常斑块的累积在人体内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斑块形成的初期,人们并不能感受异样,只能通过定量测量才能看出斑块的形态,比如核磁共振和ct机器。
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就患上的,斑块在人体内不会立刻造成血管闭塞,通常需要几年或者是十几年的时间人体才会有所察觉。如果在斑块不断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外加控制好自己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就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斑块的恶化与发展。
斑块形成的初期,并不会直接给人带来致命的打击。斑块本身的性质是极其不稳定的,实际上,血管内层的表面不只有内膜,还有纤维层脂质颗粒。
有些斑块是非常薄的,像一层塑料薄膜,有些斑块是非常厚的,内部有大量的脂质核心,这种斑块的性质是极其不稳定的,容易在人的情绪受到波动时发生破裂和破碎。
有些斑块的破碎伴随着血小板的聚集,会进一步造成人体内发生血栓和脑栓,最终失去性命。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危险考验到斑块是否会破碎。
许多人的动脉并不狭窄,平时也没有缺铁性贫血,不会直接发生心梗死和脑梗死。斑块破碎将导致人诱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要预防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的破碎。
他汀和阿司匹林共同作用能够抑制胆固醇的不断合成,降低了人体产生新胆固醇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膜层的新陈代谢,对抗由胆固醇引起的炎症反应,让血红细胞不断的氧化,让脂质核心的密度增加,体积缩小,不仅起到加固斑块的作用,也让斑块会更加稳定不容易破碎。
四、是否需要一辈子使用
有许多人在这时就会问了,我是否需要长期地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呢?是否要把这两种药物当作一辈子的用药呢?
实际上,这考验到个人的身体素质,也需要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有些人的疾病处于晚期,十分严重,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用药才能控制疾病,往往几年或几十年才能控制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维护整个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如果只是轻微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只要病情得到了控制,就不需要一辈子用药了。所以说用药这方面考验的是个人的实际问题,医生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才会对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五、他汀类药物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风险呢?他汀类药物的风险远远小于它的疗效,普遍的风险包括肌肉酸痛,一侧的肌肉麻木,肢体无力。只是,不用过度担心肌肉麻木的现象,在短时间内肌肉会恢复。
如果长期用他汀类药物的话,要注意自己的血糖值是否升高,当血糖值急医院检查肝功能活性酶和血糖指标。如果身体内转氨酶的数量迅速升高的话,我们应该结合其他指标的变化,调整用药方案或者是及时停药。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汀并不会给人带来显著的不良症状,如果我们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能够做到安全用药。
六、阿司匹林药物给人带来副作用
阿司匹林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副作用呢?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常见的有腹胀,恶心,头晕头痛,这些小症状偶尔发生。
严重的话,阿司匹林会与人体发生排斥反应,比如说对肝脏产生影响,最严重的症状为肌溶解症,老年人吃了医院进行激酶和肝酶的检查。
如果出现了肌肉异常疼痛,脚不能着地的症状,医院进行全面的复查。阿司匹林会与其他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中老年人患了心脑血管疾病之后需要吃多种药物,不同的药物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和排斥作用,这些作用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影响。
比如说阿司匹林和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这些药物共同发生作用会增加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心缺氧和脑缺氧,大脑供血不足。
这些药物一起作用还会让人感到乏力,陷入嗜睡中,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嘱咐下使用。有些研究发现,病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会影响到自身的血糖水平,这也是一个临床上的常见问题。
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必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阿司匹林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出血,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出血情况,如果鼻子内出血,皮肤上有瘀斑和紫斑的话,排便为黑褐色,就要注意阿司匹林造成了真皮组织出血,胃部患有溃疡,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使用药物。
七、不必要的时候不需要同时服用
阿司匹林与他汀类的药物必须同时服用吗?药物能产生药效不假,但是在用药物治疗时,我们无法让人体取得所有的益处,益处与风险一直是共存着的。只有当益处远远的高于风险时,医生才会推荐我们用药物进行治疗。
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的药效不同,带来益处的原理不同,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即使是最好的黄金搭档也不一定要同时服用。
一般来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肥胖人,吸烟人群有着高风险的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他们没有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话,并不建议第一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只服用他汀药物就可以了,可以通过服用他汀药物把身体内的低密度酯蛋白指标控制在2.6以下。
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发生过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人群,动脉超过50%堵塞的患者必须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预防疾病。
也就是说,他汀类药物比阿司匹林的重要性更大,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他汀类药物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他汀类药物是需要长期服用的那个。
阿司匹林是否需要长期服用?这要根据发病的风险来做决定,我们必须通过医生来评估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正确用药。
八、5个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项
在我们用药时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注意自己的饮食,积极锻炼身体。饮食是治疗疾病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否合理化地控制自己的饮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关键的话题。许多人虽然用药治疗着自己的疾病,却不注重个人的饮食,久而久之将会对自己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用药的时候要让自己的饮食合理化,均衡化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控制疾病再次发展,从而降低药物对身体的损伤。
用药只是控制疾病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唯一办法。服用药物只能降低发病的可能,想全面降低发病的可能的话,必须对生活做好积极的干预,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用药的时候我们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性,戒烟戒酒,不要让自己的睡眠受到任何的干扰。尽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生活和锻炼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调整,才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在人体内第二次发生的概率。
第二,明确用药的剂量。许多人平时总是不注意用药的剂量,盲目地用药。在药物剂量不明确的情况下,身体会受到药物剂量过高或过低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他汀的作用原理)
服用过高剂量的药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副作用,药物在人体内的剂量少根本不能达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更不可能起到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第三,合理地选择药物。他汀类的药物有许多药种和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选择他汀片,高龄老年人,血糖过高的老年人应该选择舒伐他汀钙片,有过高血糖病史的朋友们最好选择风险最低的普伐他汀片。
普伐他汀片可以降低血糖再次升高的风险,普伐他汀片不经过肝脏的代谢,直接通过肾脏处排出,不仅能够在人体内显示出最佳效果,也降低了不良反应带来的风险。
第四,注意长期用药给自己带来的风险。我们要通过定期检查,多向医生反映情况等手段积极控制长期使用这两种药物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其实,无论使用哪些药物我们都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即使这些风险发生的系数不高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最后,注意药物的有效性。阿司匹林是否对人有效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测量判断出来。但是他汀类药物能否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必须定期观察,比如观察自己的血脂,血糖和血压,一定要对自己的血脂,血糖,血压定好目标,及时的控制。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导致的,如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必须把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降到1.8以下。定期检查能够看出自己的控制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的话我们应该要求医生为我们调整用药的方案。
结语: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确定了阿司匹林和他汀的具体使用方法。阿司匹林和他汀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金搭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发挥作用的原理不一样,也可以一同服用。
长时间的用药,我们要控制到个人可以接受的程度,要警惕用药的副作用。归根结底是用药是否正确和合理的问题,所谓的合理用药就是该用药时用药,不该用药时不碰药,用药期间了解药物的原理,避开不良反应,做好全面的预防和预防,让自己的安全受到保障,让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