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内容来源:
[1]熊建,卢国强.“中国方案”提升脑梗治疗效果[N].人民日报海外版,-06-18().
[2]蒋邦治.脑血管堵塞的原因和治疗方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05-19().
[3]高宏洪.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医学信息,,37(10):-.
小薇今年9岁,是三亚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她活泼好动,喜欢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追赶打闹,常常玩的头发被汗水打湿,衣服也被汗水打湿,在被风吹干,而这样对于小孩来说这种快速的温度变化和湿气的蒸发,很容易导致身体受凉,为感冒埋下隐患。
年7月15日,正值暑假,即使室外非常炎热仍然挡不住小薇要出去和朋友玩的急切之心。到了傍晚,小薇和小伙伴们分开回到家吃晚饭,往日里都会叽叽喳喳的和爸爸妈妈分享开心事的小薇今天格外安静,回到家后躺在沙发上神色恹恹,爸爸观察到不对劲。
“怎么了小薇,今天玩得不开心吗?”然而还没等小薇说话,爸爸走过去时发现小薇的头发丝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头上,整个脸蛋红扑扑的,本以为是太阳太过毒辣晒得脸蛋发红,然而一摸额头发现格外的烫,他立马翻出测温枪发现小薇竟然烧到了38.4℃。
小薇爸爸估计是在外受凉了导致的发烧,连忙拿来一块湿毛巾,轻轻擦拭小薇的额头、脖子和手腕,帮助她物理降温。同时给她吃了一片退烧药——扑热息痛,此时小薇妈妈也从厨房出来,发现女儿的额头烫得吓人,得知已经吃药后放下心来,小薇从小便隔三差五就有个头疼脑热,夫妻俩已经久病成医了。
到了夜里,小薇的高热已经退了下来,小薇父母勒令她病没有好全之前不允许再出去玩。虽然高热已经褪去,但是仍然有咳嗽的症状,喝了止咳糖浆也没有得到缓解,这让夫妻俩有些着急。
7月20日夜里,小薇又突然发起高热,这次烧到了38.9℃,小薇的父母意识到这可能并非普通的受凉发热,而是病毒感染。连医院,医院后医生了解了基本情况后让小薇先去做了一个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高达24.3^9/L,证明体内有炎症,医生猜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薇的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呈阳性,紧接着做了一系列检查,胸部超声结果显示小薇患有右肺下叶的肺炎和肺实变,还感染了支原体。更严重的是,她的凝血功能检查中D二聚体水平异常高,达到了ug/L。这个数值远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小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面对这样的情况,医生们不敢掉以轻心。他们严格遵循《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对小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通过肺动脉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大血管超声检查,医生们仔细检查了小薇的血管情况。幸运的是,尽管小薇的D二聚体水平很高,但她并没有出现肺栓塞或下肢血栓的迹象,因为她的四肢活动正常,也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在排除了肺栓塞和下肢血栓的可能性后,医生和护士团队立即开始对小薇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他们也开始准备对小薇进行肺泡灌洗,这是一种帮助清理肺部感染和炎症的治疗方法。通过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医生们希望能够控制小宝的病情,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做完这些后,医院留院观察一段时间,然而变故发生在7月25日这天晚上,小薇的妈妈在帮她擦洗身子,往常活泼的小薇今天竟然一言不发,妈妈以为是小薇生病不舒服不想说话。突然闻到了一股臭味,她以为是厕所门没有关好,结果给小薇翻身时发现她竟然大小便失禁,散发出一股恶臭味,小薇妈妈立马按铃呼叫医生过来。
值班医生立马过来,全面评估小薇的情况,之间她右侧肢体无力,右眼凝视但无神,嘴角甚至无法闭合,不能言语。医生意识到这可能是脑出血,立马给小薇安排了头颅CT,但是并没有发现出血,然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时却发现小薇的脑干,右侧小脑急性梗死,基底动脉闭塞。
小薇妈妈听到这一消息时宛如一个晴天霹雳,立马联系了在家的小薇爸爸,眼看着小薇被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儿童脑梗的症状非常罕见,考虑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高凝状态有关,建议行取栓开通血管治疗。经过讨论建议积极行取栓开通血管治疗。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开始脑血管造影及取栓手术。
术中造影确认为双侧椎动脉V4段汇合处栓塞。随后引入神经微导管、微导丝及取栓支架,行机械取栓,取出较大血栓块。造影证实血管恢复血流通畅,取栓成功,手术顺利结束。
医生走出手术室道出手术成功的好消息时,小薇父母的心才放下来一点,但是却忍不住说道:“医生,我家小薇不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吗?而且之前还做了抗凝治疗,怎么还会出现脑梗呢?”
医生此时也有些疑惑,于是详细询问这段时间以来小薇一家的生活习惯以及住院时间的各项事宜后,叹了一口气道:“固然是做了抗凝治疗,但是抗凝治疗也有局限性,而你们生活中的这一习惯才是导致小薇最后出现脑梗,差点酿成大祸的罪魁祸首!”
这一习惯便是——长期吃甜食,例如蛋糕、奶茶。这类食物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和不健康的脂肪,过量摄入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下,高脂血症可能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影响血液流动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当小孩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出现高凝状态时,高脂血症可能成为脑梗塞发生的一个促进因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如果脱落,就可能随血流进入脑部,引起脑梗塞。
此外,小孩在感染期间,身体正处于与病原体作斗争的过程中,此时如果血脂水平过高,可能会对血管内皮造成额外的损伤,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进行了抗凝治疗,如果孩子的饮食习惯没有得到改善,血栓形成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家长应重视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长期高糖高脂的饮食,以降低患病风险并促进孩子的整体健康。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肺炎支原体,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此外,密切接触传播,如共享餐具或亲吻,也可能导致肺炎支原体的传播。由于肺炎支原体能在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也有可能成为感染途径。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和减少密切接触,具体措施包括勤洗手、使用纸巾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免疫力,以及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注:《03年三亚一9岁女孩发烧咳嗽,诊出脑梗,医生怒斥父母无知惹的祸》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