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午
一面写着
“医术高超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抢救过来”
的锦医院
和锦旗送来的还有一段特别的语音
语音来自一位81岁的老人,他叫陈祖兴。他在语音里哽咽着说道:“今天下午,我相伴50年的亲爱的妻子要转院进行康复治疗,医院医生把我的妻子从生死线上抢救过来。送上锦旗,表示衷心的感谢!”
那陈祖兴的结发妻子身上
发生了什么?
她现在怎么样了?
1月22日凌晨5点左右,家住硖石街道的73岁老人朱锦英起床上厕所,突然之间晕倒在地。家人第一时间医院。
医生诊断,朱锦英是突发心梗,又引发大面积脑梗死,急需手术。医生判断,能把朱锦英从生死线上抢回来的希望,只有30%。从早8点到晚7点,经由医生的全力抢救,朱锦英的生命保住了,医院ICU。
正巧遇上疫情期间,ICU不能探视,照顾朱锦英的任务全部落在了ICU医护人员身上。
朱锦英体重在斤左右,这对护理来说,难度成倍增加。朱锦英脖子等部位皮肤褶皱多,凹陷处易患皮炎、湿疹,需要经常擦爽身粉;一天要翻身拍背9次,以免患褥疮;最困难的是带她去做CT,过床的时候要六七个人帮忙;住院期间,朱锦英还有过两三次大小便失禁,也是护士帮忙清洁身体,更换护理垫。
对于医护人员的付出,陈祖兴早就想上门致谢,但是因为自己行动不便,再加上疫情,就一直没去成。
3月3日,住院40天后,朱锦英生命体征稳定,医院康复治疗。
陈祖兴女儿(左)
提前一天,陈祖兴就嘱咐女儿做好锦旗。送锦旗的那天早上,陈祖兴五点多就醒了,思来想去,还是想亲口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恩之情。
7点多,他起床后花了半个小时,草拟了一遍说词,让女儿帮他录了音,医院送去。
陈祖兴和老伴儿朱锦英
这对恩爱的夫妻
已经携手走过五十年了
“长相守到白头”这句话
最能形容他们俩
“她是我的初恋她到哪儿我到哪儿”
今年,是陈祖兴和朱锦英结婚的第五十个年头,将迎来金婚纪念。
当年,陈祖兴在小学当老师,经人介绍他认识了朱锦英,他说,她是他的初恋。那一年,陈祖兴32岁,朱锦英24岁。
提起初次见面的场景,陈祖兴记忆犹新:“当时她在家里做麻袋,5分钱一个,卖出去的钱全部交给父母。”陈祖兴对她的第一印象是长得漂亮,人也勤劳、不怕苦,七八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干活,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她平时不太爱讲话,看到他就笑笑说一句:你来啦。
风风雨雨携手走过几十年,老两口的感情一直很好。用陈祖兴的话说就是,谁也离不开谁,老太婆走到哪,他也走到哪,他们甚至还会手牵手,一步也不离开对方。
陈祖兴和朱锦英的合照
陈祖兴和朱锦英的合照
这些年,让陈祖兴印象最深刻的是朱锦英60岁生病住院那一年。由于从小家庭条件差,营养不足,再加上几十年辛苦劳作,朱锦英左腿膝盖受损,走一步都艰难,有时候出门,看到路边有个石头,都要坐下来休息一下。在她60岁的那年,一度发展到了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
陈祖兴把老伴送到了杭州医院,医生诊断,左腿关节完全损坏,需要更换。摆在陈祖兴面前的是两个选择:一种关节价值四万多元,可以用很多年;另一种关节的价格只要一万多,但时效短。
13年前,68岁的陈祖兴已经退休,4万多块钱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他依旧选择为朱锦英更换好关节。到现在,陈祖兴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手术的情况:“我说你去好了,我在外面等你。手术从8点做到11点,成功了。”
住院的日子里,陈祖兴更是细心照料:服侍大小便,准备饭菜。朱锦英想吃油条,他会特地跑2公里去买油条,连隔壁床的患者都说:“嫁给这样的老公真好!”
“已经42天没看到她了”
医院ICU时,行动不便的陈祖兴只能在家干着急。医院后,女儿便带着父亲去探望。“已经42天没看到她了。”陈祖兴说。
去探望时,陈祖兴随身带了两样东西:结婚照和朱锦英给他织的毛线帽子。陈祖兴说,虽然现在他的老伴是半昏迷状态,但他觉得,朱锦英是认识自己的。
陈祖兴和朱锦英的结婚照
当陈祖兴来到病床前拿出结婚照时,朱锦英眼睛盯着照片一动不动。
陈祖兴又戴上了帽子:“这是她去年夏天给我织的,今年冬天不冷,一直没戴过,我拿到病房里戴给她看。”当陈祖兴戴上帽子,躺着的朱锦英看着看着,“哈哈哈”笑了!连边上的护工都说,奶奶笑得好开心。
朱锦英给陈祖兴织的帽子
从窈窕的年轻姑娘,到现在体重斤的奶奶,陈祖兴总是和朱锦英说:“你很漂亮,我不嫌弃你的,我喜欢你的。”他相信,他永远漂亮的妻子,一定会健康回家,并且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所谓老伴儿老伴儿
大概就是这样
一直陪伴着对方
愿你我也能遇见这样的爱情
执一人之手,陪一人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