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磁共振查出腔隙性脑梗塞,严重吗
TUhjnbcbe - 2025/7/19 17:13:00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梗塞灶大小一般为2~15毫米。如果急性起病,突发肢体无力、麻木、吐词不清、肢体动作笨拙、走路不稳这些症状,经过相关检查诊断为脑梗塞,特别是借助磁共振检查发现责任病灶,而且直径大小在2—15毫米之间,就可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需要规范的二级预防,依据病因不同使用的预防药物不同,常用的有口服抗血小板药和他汀类降脂药,少数病人需要服用抗凝药物。通常CT检查在诊断腔隙性脑梗塞方面劣于磁共振。也正是因为磁共振的这种敏感性,不少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可能因为头痛、头昏或体检,做磁共振检查,报告上经常能看到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这种诊断,病人拿到报告后就非常紧张。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医生通过结合病人的具体症状、体征、既往史,对影像学资料的判读、分析会发现,病人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多数是年龄老化后脑白质的退行性改变。如果病人没有中风史,但是有长期吸烟、饮酒,或者伴随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我们会建议做颈部动脉超声、经颅脑血管多普勒或头颈CTA,来明确有没有脑动脉病变,是不是很严重,是否需要干预,是否启动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所以说,如果拿到一张磁共振的报告,有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不要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给予科学的认识、规范的处理。

磁共振所示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白箭头)
1
查看完整版本: 磁共振查出腔隙性脑梗塞,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