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顺利开展神经内镜手术
TUhjnbcbe - 2020/11/12 8:02:00

病例介绍

患者中年女性,因突发意识不清半小时夜间急诊入院,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7年前因左侧基底节区血肿在我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去骨瓣减压术、气管切开术。入院查体:血压/mmHg深度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四肢屈曲强直,巴氏征阳性。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巨大血肿,出血量超过70ml,左侧继发性脑室出血,脑疝形成。经仔细研究患者病情,患者病情危急,必须手术治疗方有一线生机,但患者基础条件较差,已有开颅手术并颅骨缺损情况,考虑患者难以耐受第二次开颅手术,同时家属也不愿患者行第二次开颅手术,如果行血肿穿刺手术则难以解决血肿压迫所致脑疝,于是决定行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同时行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术及脑室穿刺引流手术全力救治患者。夜间3:00手术开始,手术于5:00顺利结束,术后即时颅内压显示降至正常范围,复查颅脑CT示血肿大部分清除,返回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可自主睁眼,显示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术前CT

患者术后第一日

疾病介绍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基于以上原因总结和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适当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高血压脑出血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1.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手术可以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并止血,必要时可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外减压适用于颅高压已经发生脑疝的病例,但手术创伤大,尤其对于身体状况差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虽然目前手术显微镜已被普遍应用,但对于深部血肿仍然存在视野死角,边缘血肿难以清除。2.血肿抽吸术,此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抽吸血肿是在非直视下进行,血肿清除率效率较低,对于活动性出血,无法妥善进行止血处理,存在再出血的隐患。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普及,内镜下血医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对周边脑组织的二次损伤较小,而和血肿穿刺抽吸术相比,内镜手术则具有清除血肿速度快,内镜直视下止血彻底可靠的优点。

技术介绍

神经内镜手术技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核心技术之一。手术需要借助内镜器械,通过人体的自然孔隙或者微小创口完成,其目的是以最小的创伤给予患者最好的疗效。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国内神经内镜手术技术已经发展了近20年,目前现代神经内镜已经从单一垂体瘤手术扩展到几乎所有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当中,体现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神经内镜手术技术在国内的不医院和神经外科医师已经意识到该项技术在很多领域的优势并开始积极学习开展,但是与其它内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的操作空间更狭小,周围重要结构更多,对技术精细程度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规范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经过在山东第一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培训中心之一,医院东院区神经外科D楼12F)进修一年,师从徐广明教授团队(邱鹏、于升远、徐同江等老师)学习神经内镜技术,回医院后开展内镜手术治疗。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进入内镜手术时代。

感谢我的老师徐教授及其团队!

特别感谢杨光诚主任对我的支持!

毕业照

术中

手术录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顺利开展神经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