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确施法治疗,必须首先对颈椎病灶做出定位的正确诊断。
在正骨医学中,一个正确的诊断应当包括;明确病变部位(这就是定位诊断),并明确病变的性质和原因。因此,定位诊断技术是正骨医学工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定位诊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只有把病变部位搞清楚,才能有的放矢地对病灶进行治疗,尤其是牵扯到颈上生命中枢脑干时,就显得病灶部位的正确诊断更为重要。另一方面,正确地仔细做好定位诊断,就能对颈椎病的性质有个基本认识。
例如,发现患者一侧或两侧颈3~胸10脊髓节段性痛温感觉消失,但触觉仍然存在,上肢腱反射消失时,可初步将病灶定位于颈3—胸10脊髓节段的后角或前联合部位,可推测该患者有脊髓空洞症。在自然医疗实践中,定位诊断关键能将病灶,准确地定向在有效的治疗范围之内。反之,由于定位诊断不准确,必然会导致定向治疗的错误,临床上也屡见不鲜类似的教训。因此,对于颈椎病的定位诊断,不但要考虑到它是治疗的依据,还要想到治疗后的结果。这样要求医疗者在治疗前认真做过细的工作,宁可多想些相邻、相连、相应和相用组织的数种疾病进行鉴别,也不能漏掉一个主要的病灶。确保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定向治疗的有效性。
临床治疗医学对定位诊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例如一个骨伤科正骨医师面对一位患者,常常需要首先考虑其病灶位于何处,即定位诊断。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考虑其病灶是局部的还是弥散的?如颈部脊髓是非全部或不全部横断的损伤,应考虑造成瘫痪病灶在颅内,还是在椎管内,如伴有吞咽受限,还要考虑是否与颈椎前骨质增生或过度前凸压迫食道有关等等。临床医师只有养成广泛联想的鉴别习惯,才能正确将病灶缩小在可视择治范围。
对于颈椎管内病变,应仔细分析其病灶在脊髓本身(肿瘤、侧索硬化、空洞、液化等),还是在脊髓之外(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肥大挤压脊髓等)。如病灶在脊髓,还应进一步判断在前角、还是后角或侧索?在哪一区域?左侧还是右侧?还应注意颅底是否凹凸及枕骨大孔(环枕区)大小与小脑相关病灶(小脑疝)的症状与体征?总至,对于椎管内病变,在定位诊断时应力求确定病灶的上界、下界、髓内、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如确诊为髓内病灶,还应大体判断其病灶占据的范围。如属周围神经病变,应判明是根性损伤、神经丛损伤还是具体神经髓性损伤等等?
定位诊断的一切手段都是为治疗服务的。因此细致的定位诊断不仅要求比较准确地判明病灶部位与范围,还应通过认真的病史收集辫症工作,确定病灶发展的途程。对于这一点要非常注意,但日常因工作忙往往注意不够。只要注意到这一点,往往对病灶定性诊断能提供十分重要的线索。例如颈椎多个椎间盘连续性重度突出,挤压脊髓可首先出现四肢一侧或双侧无力、踩棉花感、感觉麻木,肌肉萎缩,提示病灶损伤由运动神经向感觉神经及血管病变方向发展,如果逐渐出现呛咳、吞咽障碍、发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等症状时,提示病灶诱发或促发脊髓侧索向硬化病变重度的方向发展。再如,颈椎脊髓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引起相应脏腑的症状。如心电图、心功能正常性心绞痛、消化系统正常性胃痛、生殖系统正常性不孕症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不胜救举,处处提示;全身各脏腑各组织,如果本身没有病变,出现相应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与颈椎病有关?所以能够正确判断病变发展途径,就能够抓住定位诊断的精确性,使定位诊断向前大大提高一步,对定性诊断及定向治疗必将提供出科学可靠的参考材料。选自(胡进江定向正骨治疗颈椎病)
对以下文章感兴趣: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