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妙手小郎中拒绝脑梗死,必须从这四个源头去
TUhjnbcbe - 2021/3/24 16:42:00

预防为主是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所在,等发生了脑梗死再去解决问题,可能为时已晚。所以,必须从疾病的上游入手,解决源头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才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根本。

1、改变生活方式。肥胖者要降低体重;提倡戒酒或限制摄入;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提倡戒烟,饮食也很重要,有危险因素者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2、心脏疾患的早期干预。与TIA有关的心脏疾病包括:心房纤颤、冠心病、充血性心衰、心肌梗塞等。其中心房纤颤最为重要,应将其进行危险度分层,对高危人群应当给予抗凝治疗。心房纤颤的高危人群包括: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既往有过卒中或TIA史;冠心病;充血性心衰。

3、控制高血压。许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压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卒中的预防效果。脑卒中急性期会出现短时间的高血压,一般情况,一次卒中发作后的头2周内,不须治疗血压也可能会慢慢降下来。因此,合理的办法是等待2周之后再决定继续或开始抗高血压治疗。

4、控制血糖、高血脂。目前尚无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控制血糖能够减少卒中的危险性。但一些相关指南还是推荐严格控制血糖,以期减少糖尿病病人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或进展。

在此,妙手小郎中提醒大家,中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获得抢救。中风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且这疾病也困扰着老年患者,正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都很关心脑中风的治疗方法,随着该疾病在不断的高发,现在治疗是方法也很多种,中医治疗脑中风疾病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中医治疗中风主要是采用辨证论治的原理进行治疗,主要看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一般情况下:

风痰入络证型特点为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治法需祛风化痰通络。

风阳上扰证为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脉弦。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治法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阴虚风动证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治法需镇肝息风,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痰热腑实证(脑梗死急性期)为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则为通腑泻热,息风化痰。

痰火内闭证为起病急骤,神志昏蒙,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干腻,脉弦滑数。治则为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痰蒙清窍证为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治则为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痰浊内盛整型表现为卒然仆倒,昏不知人,痰涎壅盛。治则治法宜吐之。《证治准绳·杂病(1-4册)》·第一册(卷)·诸中门(门)原文记载:痰涎壅盛者宜吐之,急救稀涎散,猪牙皂角肥实不蛀者四挺,去黑皮,晋矾光明者一两,各为细末研匀,轻者五分,重者三字,温水调灌下。

风痰瘀阻证候表现为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治则治法为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气虚络瘀症状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幌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治则治法为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肝肾亏虚证候表现为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治则治法为滋养肝肾。

阴竭阳亡症状为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治则治法为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欲了解更多相关问题,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妙手小郎中拒绝脑梗死,必须从这四个源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