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在老年患病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早期多表现为走路不稳,肢体不灵活。由于这些症状与老年人正常的生理机能下降很类似,导致不少患者早期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为此,今天给大家总结了的小脑萎缩的症状,接下来就一起了解一下。
小脑萎缩的症状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直立性低血压、弛缓性膀胱(尿失禁或潴留)、性功能障碍及出汗障碍等都是早期小脑萎缩的典型症状。
应对方法:清淡饮食,大便通畅。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便秘重者可配合饮用一些肠清茶、番泻叶等。
2、早期小脑萎缩的症状在眼球运动障碍酷似核上性眼肌麻痹,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慢眼球运动或称扫视运动减慢可能是OPCA特征性临床标志,机制不明。眼震电图检查可见水平凝视性眼震,平稳跟踪异常,视动性眼震异常及冷温实验视抑制失败,可有视神经萎缩。
应对方法:应该积极防治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3、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功能障碍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占73%,表现为进行性的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早期出现,首发症状以双下肢无力及共济失调最多(88%)。首先表现于双下肢,常诉下肢发软、乏力、易跌。
应对方法:对有小脑萎缩家族史的患者需要做好平时的注意和定期检查工作,早日发现疾病,早日控制,避免因为疾病的发现不及时,导致的严重后果。
4、自主活动缓慢而不灵活、步态不稳、平衡障碍、基底加宽。逐步出现两上肢精细动作不能,动作笨拙与不稳。由于小脑功能障碍表现脑神经受损症状是头晕、构音障碍、断续语言、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震颤、意向震颤。还有部分病例可有舌肌和面肌的肌束颤动。并可出现面神经瘫痪。
应对方法:适度锻炼避免过度疲劳,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也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1、走路摇晃:因为小脑是支配四肢的,当小脑出现了问题,并出现萎缩的话,那么,人们走路就会左右左摇右晃,四肢不协调,就像喝醉酒一样。
2、运动功能减退:这里的运动功能减退,并不是跑步、跳高等幅度较大的运动,而是比较细微的一些动作,比如吃饭的时候筷子拿不稳,写字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更不说穿针、缝纫、刺绣等精细活了。
3、说话语速较慢:因为小脑萎缩导致语言功能障碍,说话的时候不能及时的反应,并且吐字缓慢,常常说一句话都要几分钟。
4、视觉功能减退:由于小脑的脑部神经众多,可能会影响到视觉,眼球发紧、疼痛,出现闪光、眩晕、或者是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的症状。
二、如何预防小脑萎缩
1、劳逸结合:小脑萎缩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动作,所以,在平日里应该多锻炼四肢的协调性,强度不能太大,累了就适当休息,不要给大脑增加负担,这样劳逸结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抵抗疾病,还能预防小脑萎缩。
2、注意营养:小脑萎缩的一大原因就是营养不良,一但营养跟不上,供给不了小脑,就容易出现萎缩的现象。所以平时应该注意营养,均衡膳食,荤素搭配,广泛涉猎。
3、保持心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再加上好的生活习惯,一切放轻松,避免过度紧张,是预防小脑萎缩的良药。
小脑萎缩的症状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A.初期表现症状:
①走路犹如喝醉酒(眩晕感)。
②动作反应较不灵活,动作的流畅性丧失,提重物有困难。
③上下楼梯双腿不协调,肌肉僵硬,无法精确的完成某些特定动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
④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端水时容易溅出。行走时容易撞到墙上或门框上。
⑤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的转移目标。
⑥辨别距离能力不良,如打不到乒乓球。
B.中期表现症状:
①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
②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两腿微张或剪刀步,无法保持平衡,无法长距离行走,无法跑步,上下楼梯困难,走路时身体无法灵活调整。因此,容易摔跤。
③舌头打结、说话不清楚,写字有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
C.晚期现象:
①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
②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床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③如果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则病人智力会受到影响。
小脑萎缩在老年人中比较的常见,因此预防主要是针对这些的人群,改善脑细胞的活跃程度是预防的根本。
药物调理抗衰老:对于5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那些有脑萎缩家族史的人,有必要在50岁时选择抗衰老中药物调理,以改善脑细胞衰老。
尽快预防病因并消除疾病因素:如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尽可能预防或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应该预防脑部传染病的发生,应该对已经发生过脑部疾病的人进行治疗;避免长时间过度使用脑组织;预防酒精滥用和过量饮酒等,有效预防可逆性脑萎缩的发生。对于创伤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应及时有效地咨询治疗。
北京满堂红中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