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众日报生命bull守护bul
TUhjnbcbe - 2021/7/15 21:26:00
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5.html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者之美,来自于对工作的坚守,来自于与病魔战斗的力量和勇气,更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者的关心。

在今年我国“8.19”医师节来临之际,多张照片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医护人员的朋友圈中传递,这些照片基本都是医生工作间隙手机拍摄的,没有构图、算不得美。但在大家眼中,这些照片足够真实,背后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废寝忘食的执着

刚刚做完当天的最后一台手术,医生们脱下手术衣、厚重的铅衣,隔离衣的背部已经不知被汗水浸湿透过几遍,来不及更换,立即对当日开展的手术进行复盘,总结查验。复盘后,桌子上久候的食物并没有提起大家多大的兴趣,纷纷斜靠在椅子上,很快进入小睡状态。

这里是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导管室,每天24小时值守,是医院胸痛中心抢救急性心梗等疾病患者的主阵地。

赢得时间抢救生命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中急性心梗占绝大多数,其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杨建介绍,年12月医院正式组建胸痛中心,在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等科室医务人员的努力下,诸多患者因抢救及时重获健康,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率大大提高。

一名突发胸痛的患者在外院就诊后确认急性心肌梗死。为全力保命保心肌,医院胸痛中心决定绕行急诊,从患者入院到导管室无缝衔接,用34分钟成功救治患者。

当日下午,患者因突发胸痛医院就诊,经心电图检查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遂建议转至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进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医院院前急救接到通知后迅速出动,同时报告胸痛中心值班人员做好急救准备。院前急救医护团队见到患者后,医生立即将患者的病情、心电图及PCI手术意向等信息传输至胸痛中心,杨建确认患者病情后,一键激活介入导管室,并做出决定:绕行急诊,为患者尽早开通闭塞血管。

接到通知后,院前急救人员在转运途中与患者家属进行PCI手术相关细节的沟通,再次确认家属同意进行急诊PCI手术。19时,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给予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再评估。5分钟后,患者被护送至介入导管室;19时34分,球囊扩张安放支架,患者闭塞的血管成功开通。

辛苦的值守,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大家用汗水和努力挽回着一个又一个生命。

早出晚归废寝忘食

杨建表示,心肌梗死这一类心血管急危重症,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初期的头12小时是救治的*金时间。为了赢得更多宝贵时间,医院还提出,但凡急性胸痛患者入院,一定要先做心电图、先行抢救,挂号、付费等事宜可以延后。相比以往,病人从入院到接受手术的时间至少缩短1个小时,一般情况下,患者入院20分钟内就能接受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时间在30分钟左右。

去年,济医附院兖州院区胸痛中心成功为余名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手术,随着此类手术的陆续开展,胸痛中心各项流程日益完善,从患者到院至血管开通,平均用时在50分钟左右。

按照规定,导管室每天要有2名大夫、2名护士24小时值班,不仅要完成院内患者的手术,还要时刻准备着急诊召唤。当患者较多时,其他无特殊事情的大夫无论何时、何地,在接到电话后15医院。

刘博,34岁,导管室最年轻的大夫,入职10年,在导管室已工作了4年。谈及导管室的工作,刘博说“累!很累!但也快乐着。”

“爸爸,你是不是好久没回家了?”在一次难得的休息日,小女儿这样问刘博。早晨出门时孩子还没睡醒,深夜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入睡,如此往复,让爸爸多一些陪伴成为孩子的奢求。

手术少的时候,一天三四例,多的时候十多例。有时手术要进行到凌晨两三点,为了不耽误次日的工作,医院。除了导管室的工作,医生们还要保证日常的门诊、查房等任务,因为人手短缺,在医院一呆就是48个小时的现象十分普遍。基于此,导管室的医务人员们练就了一个特殊本领——以椅为床,倒头既睡,而睡觉时,大家手中依然握着手机。

“按点吃饭几乎不大可能,只要晚上忙完的时候有点吃的就很好了。”杨建笑着说,不久之前,从晚上8点开始,导管室接连救治了5名患者,大家一直忙到凌晨近5点,而这时晚饭也由早餐替代。

“我们如同充电宝一样,睡觉十几二十分钟,一有任务,立即便会生龙活虎、精神起来。”杨建说,正是因为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无畏于工作的艰辛。

家属诚挚的感谢

日前,一名93岁的老人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关节外科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老人对医生竖起大拇指,家属更是握着关节外科主任陶冶的手久久不放。

不放弃一丝的希望

一位93岁的老人髋关节骨折5个多月,医院找陶冶做手术。老人意识一直比较清晰,看着她躺着病床上受罪,儿孙们心里都感觉不是滋味,再加上怕照护不当让老人受到二次伤害,医院进行手术。

“毕竟这么大年龄了,起初我们心里也打鼓。”当看到老人渴望的眼神和战胜病魔的意志时,陶冶没有迟疑,组织医护人员专门成立手术小组,对老人进行术前评估后,发现各项指标正常,均符合开展手术的条件。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陶冶为老人成功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没多久,老人就能下地走路了,老人的儿子更是感激不已。

五年习医,投笔从戎,15年的*医生涯锻炼了陶冶钢铁般的意志;年汶川大地震,他毅然带领医疗小组深入震区中心抗震救灾,3个多月的奋战让他更加懂得医者仁爱;转业后,他不断学习,提升技能,带领团队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医院才能开医院的常规手术,让农村老百姓不用再背着医院。

“医院、一名医生来讲,医疗技术永远是最核心的东西。”陶冶坚信,看好病才是硬道理,只要有一丝的希望,都要努力将其变为现实。为了提高医疗技术,他不断学习、钻研,先后在北医三院、青岛大学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AMEOS医院骨科中心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国际上较前卫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让新技术惠及更多人

“我们面对的患者大多是农村老百姓,将常见病、多发病的医治技术做到精益求精,这才是对老百姓最大的福利。”陶冶说。

长期工作在基层,陶冶经常听到老百姓为了看病拖家带口、医院排队挂号的事例。为免去百姓奔波之苦,他积极钻研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肩关节镜手术,以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医院技术空白。

在他的带领下,关节外科以患者为中心,提升业务技术为核心,改善科室服务质量为保障,以“三甲”医院的科室标准进行科室建设,科室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建设了国内先进的百级净化手术室,为关节置换手术提供重要安全保障,科室开展快速康复技术,让患者术后24小时就能下床走路,避免并发症。医院服务标准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是关节外科近年来始终秉承的服务意识。

百姓满意度是衡量工作成绩的最好的尺子。医院对出院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关节外科的患者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9%以上。同时,在陶冶及其团队成员的不断努力下,医院骨科被评为济宁市临床重点专科。作为重点专科的负责人,他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将新项目、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脑梗患者的赞誉

不久前,一位70多岁的老人突然患病,腿和胳膊没有力气,无法正常活动,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被紧急送往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后,医院立即启动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经过静脉溶栓,患者言语、肢体等基本恢复正常。在胳膊能动的那一刻,老人激动不已,不断地向卒中中心副主任、神经内科主任赵珊珊道谢。

与时间赛跑,抢救脑细胞

“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发生脑卒中,患者每分钟要死亡万个神经细胞、亿个神经突触,早一分钟救治就能早一分钟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从而大大降低死残的可能性。

赵珊珊不断总结反思:要有效挽救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就要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赢时间就是赢生命!目前医学界研究成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为4.5个小时,3个小时内为最佳*金时间,一旦有人被发现有疑似脑梗死症状,在溶栓医院并得到积极治疗,可以有机会完全逆转或部分恢复。当前,世界公认对于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唯一有效手段。年,经赵珊珊倡议,医院率先开通了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并于当年成功开展十余例静脉溶栓治疗手术。

起床时突然感觉脚底打滑,胳膊、腿都使不上劲,跌倒在地上起不来,话也说不清楚……一位70多岁的老人突然患病,家人及时发现后于当日17:48分拨打急救电话,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院前急救接诊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考虑为危急性脑卒中,立即联系神经内科医生在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18:02,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医院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随即启动;18:06,急查心电图、凝血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无明显异常,颅脑CT显示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通知病房做好溶栓准备;18:30,患者来到溶栓病房,左侧肢体已无法活动,属于完全瘫痪的状态,言语不清无法与人交流,情况比较危急,而询问家属患者病史后医生又得知,老人几年前便患上心脏房颤,并没有进行过系统治理,且有较长的糖尿病史。综合各方面评估,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家属的支持下,手术医生决定放手一搏。

18:50,开始溶栓。溶栓30分钟后,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力恢复到2级,左侧手臂和左下肢都能够在床面移动;19:30,患者的言语和肢体肌力都已接近正常。从老人入院到开始溶栓仅用时48分钟。目前,老人已经康复出院,和正常人生活没有两样。

赵珊珊介绍,大量循证研究显示,对于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控制在60分钟以内,患者死亡率将下降20%以上。今年4月份,兖州院区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技术在全国卒中中心排名28名,DNT实践由年的50分钟下降为45.8分钟。

回访情况显示,适合并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80%的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基本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其余患者在进行后续的药物、康复治疗后,身体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比早先患同类疾病的患者恢复情况有着显著提高。

重视治疗,更重视宣教

为了让更多脑卒中患者受益,赵珊珊专门安排三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在急诊科24小时轮流值班,在降低DNT时间上狠下功夫。同时,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众日报生命bull守护b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