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病因有很多,多数与大血管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脱落、高血压性小动脉病变等原因密切相关,但仍有30%-40%的病因不明。
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是一种婴儿时期卵圆孔未闭合而导致的先天性缺损。卵圆孔是心脏的房间隔在胚胎时期形成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房间隔可闭合,若未闭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国内外研究表明44%的隐源性脑卒中合并有卵圆孔未闭(PFO),因此筛查PFO对于隐源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
发泡试验对脑血管疾病患者PFO病因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安全、快速、价廉等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医师认可,为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与控制带来新的希望。其是在病人休息时和进行标准Valsalva动作时,使用注射手振生理盐水作为增强剂,可查出心脏右向左的分流和肺动静脉分流。研究提示,矛盾栓塞可能是存在卵圆孔未闭的不明原因脑梗死的始动的致病机制。按照将静脉栓子转移到体循环的能力,可用标准的分级量表对分流量进行分级。通过记录固定标准的Valsalva动作促进了对全体病人进行统一分级。
发泡试验适应症:
1、脑卒中、TIA、无症状脑梗死的患者,并且无明显颈动脉疾病,没有易形成栓塞的心律失常。
2、肺动静脉瘘。
3、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偏头痛患者。
发泡试验禁忌症:
严重多器官衰竭患者;不能完成walsalva动作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发泡试验阳性诊断标准(年威尼斯会议推荐标准):
以10s内在TCD频谱出现的微气泡栓子信号(MB)作为阳性诊断标准,根据栓子数量进行分级。Ⅰ:无MB(阴性结果);Ⅱ:1~10个MB;Ⅲ:大于10个MB但未形成雨帘;Ⅳ:雨帘。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例超声科心脏亚专业组完成的发泡试验病例。
病例资料:
患者鲁**,女,53岁,因“急起吐词不清伴饮水呛咳20小时余”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于3年前有脑梗死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6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6mmHg,HR6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软,全腹无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神清,吐词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右侧鼻唇沟变浅,四肢肌力5级,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试验准确,病理征(-),颈软,克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
急诊头颅CT示颅内多发梗死灶。
头颅MRI:双侧放射区、半卵圆中心及左侧基底节区多发亚急性期脑梗死,对比前片(.7.6)为新增;双侧大脑半球、桥脑及右侧小脑半球多发缺血/梗死灶,部分软化灶形成,对比前片桥脑新增软化灶,结合临床病史;脑白质病变;鼻窦炎。
年头颈CT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3段局限性狭窄。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87(10E9/L)↓,红细胞3.09(10E12/L)↓,淋巴细胞总数0.93(10E9/L)↓,血红蛋白94.00(g/L)↓,红细胞比积30.30(%)↓,RB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00(g/L)↓,血小板总数85.00(10E9/L)↓,肝肾功能、血脂分析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大便分析正常,凝血全套正常。
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下肢动静脉彩超:下肢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并斑块形成,双下肢深静脉血流迂缓。
脑血管造影: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全脑血管未见显著异常。
临床考虑该患者脑梗死不符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梗死,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查明脑梗死的原因。
随后,我科为患者进行超声发泡试验检查以排除卵圆孔未闭及肺动静脉畸形等心脏疾病。
操作过程:
在患者肘静脉留置静脉通道,连接三通管;取2支10ml注射器,1支连接三通管,1支抽取9ml0.9%氯化钠注射液及1ml空气,连通三通管,回抽1ml静脉血,连通三相开关使两只注射器相通,来回推注20余次,充分震荡0.9%氯化钠注射液、空气及血液的混悬液,最后将其存于一支注射器,称之为激活盐水。
将激活盐水自患者肘静脉注入,同时开始记录左心出现造影剂的时间及数量,从计时开始至1分钟,监测结束。
阴性者再次将激活盐水注射后3s,做Valsalva动作,观察左心有无造影剂出现及其数量。
生理盐水混合剂制作:
发泡试验检查:
观察有无“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shunt,RLS)”:
剑突下两房心切面
四腔心切面
超声发泡试验检查如下:
推注激活盐水10ml、3s后,右心可见造影剂回声,观察30s,左房内未见造影剂出现;间隔4分钟后,再次推注激活盐水10ml、3s后,嘱患者做Valsalva动作三次,观察30s,左房仍未见造影剂出现。检查结束后5分钟,患者无不适,安返病房。
超声提示:发泡试验阴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