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爸这次可真算是死里逃生。”*大爷的一众子女想起前几天的惊险时刻,心里仍有所余悸。
我感觉全身无力,是不是快要死了?
“出门前都好好的,还说要给我带早餐,医院的病床上看到他的。”*大伯的老伴回忆起他第一次发病时的经历。
“治病先治未病”,*大伯一向信奉养生,锻炼身体基本上是他的每日议程之一。
五年前的一个早晨,*大伯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出门晨练。
但散步的好好的,走着走着却发现自己开始出现全身无力的症状,那条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林荫小道此刻却好像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大伯心想坏了,他找了个椅子躺下,招呼路人给他打。
*大伯的老伴接到电话后,医院,离医院最近的医院。
“我感觉全身无力,是不是快要死了?”*大伯看着前来的老伴,缓缓地说道。
在医院做过了脑部CT和核磁检查之后,发现*大伯患有脑梗死,但好在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出院前,医生再三嘱咐*大伯要坚持服用脑血管疾病的用药,病情才能有效的控制。
脑梗死复发,患者“二进宫”
“吃那玩意儿浪费钱,我都已经好了还吃干嘛?”*大伯依稀记得自己的“口出狂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控制,*大伯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已经可以不需要再通过吃药来进行支撑。
任性的他拒绝了子女们的好心相劝和老伴为了让他吃药的苦口婆心。
然而9月份这天,他正看着电视剧里的精彩片段,大呼过瘾时,却突然感觉自己的右半边身体好像失去了控制一般,瘫软了下来,好在老伴正在厨房择菜,听到了客厅里他不大不小的呼喊声,急忙将他医院。
医院收治后,马上给他做了急诊的处理,医院及时,*大伯再一次从死神手里被救了回来。
在医院做了心肌标志物检查后发现,*大爷的肌红蛋白远远低于正常值。
心肌标志物检查凝血功能6项的报告也显示,他的凝血功能要远远弱于正常人。
凝血功能6项“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吃药,否则下一次可真就没那么幸运了。”主治医生凌锋在得知他入院的原因是因为未坚持服用脑血管疾病预防用药后,严肃的劝诫着。
而此次任性不服药的后果,就是*大爷此刻只医院账单,长吁短叹:”早知道,我就听医生的,也不至于花这么多冤枉钱。”
脑梗死的这些误区,你中了吗?
误区一:晨练越早越好
不少老年人都有晨练的习惯,加上老年人起得早,常常一大早就出门晨练。不过,由于老年群体是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而凌晨到上午这段时间往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时间,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过早进行晨练很容易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梗死发生。*大伯第一次出现脑梗死,正是清晨进行散步的时候发生的。
误区二:病好了就可以不用服药
*大伯由于没有坚持吃药,导致脑梗死复发,这种情况在不少曾经出现脑梗死的患者身上也不少见。实际上,脑梗死的复发率非常高。数据显示,脑梗死的五年复发率为30%,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有脑梗死复发的经历。因此,即使脑梗死好了,也应谨遵医嘱按时吃药,切忌私自停药,否则,当血压得不到稳定控制的时候,很有可能引起脑梗死的再次发作。
误区三:过度神话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确实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药物,不过,也不能将阿司匹林的功效进行过度的神话,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预防大于治疗,日常的药物预防不可少,但具体应该选择什么药物、服用多少剂量,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除了避开误区之外,脑梗死患者还应该控制饮食,尤其是以下几种食物,一定不要碰。
3种食物再好吃,也要离得远一些
高脂高糖的食物:脑梗死患者应该控制油脂和糖分的摄入,尽量不吃大鱼大肉、糕点甜品等食物。大鱼大肉吃多了,会使血液里的胆固醇等含量上升,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沉淀增加,脑梗死发作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高糖分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的粘度,导致大脑缺血,从而引发脑梗死。
腌制食物:脑梗死患者也应远离熏肉、腊肠等腌制类的食物。由于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其中的氯化钠在血液中堆积过多时,会导致钠离子滞留,使血压升高,脑梗死发作的概率也会增加。
酒精:酒精进入体内之后,会对血管壁造成强烈的刺激,导致血管壁表面变得不平整,而脂质在这样的血管壁中更容易沉积,从而导致血管堵塞,再加上喝酒时血压升高,成为诱发脑梗死发作的“元凶”。
总之,脑梗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控制好饮食,并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避免再次经历脑梗死发作的痛苦。
参考资料:[1]《医讲堂丨值得警惕!脑梗死7大误区,您中招了吗?》.医院.-01-24[2]《不想50岁被脑梗“缠身”,这4种食物尽量少吃,尤其是第三种!》.中国健康在线.-04-19[3]《脑梗死防治的误区》.光明网.-09-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