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王甦高*震)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提醒,要及时预防“秋冬季神经科流行病”,尤其要重视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等脑卒中早期症状。
吴女士这几天总感觉有点头昏脑涨的,原本以为是天气转冷有些不适应,但过了几天不仅没有转好反而越来越严重,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时被告知,她的症状属于脑卒中的前期征兆,幸亏她就诊比较及时。吴女士很纳闷,怎么好好的咋患上脑卒中了呢?
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边凤明介绍,秋冬季节是脑卒中高发季节,因为天气转凉气温变化剧烈,人体在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引起突然血压升高,可引发脑出血。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室内外温差大也会导致血压会忽高忽低,使血管内斑块不稳定,极易引发脑卒中也就是所说的脑梗死。中老年人不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同时也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治脑卒中。
边凤明医生提示,脑卒中虽发病特别迅速,难以预测,但在发病时也常经历一个过程,来门诊就诊的患者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先兆现象。一旦出现如下征兆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就医诊治。例如,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等情况。这些都是发病的前期的征兆,但这些征兆很多时候不会被患者或是患者家属重视。尤其是一过性的病症,很多患者认为就是一时的,休息一会就好了或是吃点药就好了。其实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治疗的效果,同时还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